台泥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新世代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又進一步提升!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21)日指出,目前碳的捕獲率已逾90%,碳捕捉成本已由每噸45美元降到30元。台泥將針對採「鈣迴路碳捕獲」技術養殖的微藻,建置20公頃大型戶外養殖場,預估一年可為台泥省下約4,800公噸,這讓台泥往零排放的目標又向前挺進一步。
台泥與工研院開發的「鈣迴路碳捕獲」技術,昨日是在台泥和平廠區進行成果發表。工研院指出,新世代鈣迴路捕獲技術藉由大型示範廠的驗證,預期在2022年可達到商業化應用,估計每座廠不僅可捕獲百萬噸二氧化碳,更可為台灣碳捕獲產業設備帶來千億以上的投資額,每年操作運轉所創造的產值將超過百億元。
除了與台泥技術合作,工研院並開發「蒸汽水合反應器」及「多階式旋風塔」,提高熱能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二氧化碳的捕獲效率。
台泥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微藻固碳及利用技術,建置戶外微藻養殖示範系統及研發中心。工研院表示,透過鈣迴路擷取出來的二氧化碳,可用來養殖雨生紅球藻,進而提煉其中的蝦紅素;由於蝦紅素是全球屬一屬二的抗氧化物,可製作成保養及美容產品,因此未來投入碳捕捉的業者,還可以進一步跨足生技美妝產業。
台泥指出,集團所規的20公頃大型戶外微藻養殖場將進行微藻固碳及加值化應用,每公斤微藻約可捕獲1.8∼2公斤的二氧化碳,一年除可望為台泥貢獻4,800公噸的減碳量外,還可投入高價蝦紅素原料生產,快速切入綠色循環經濟商機。
台泥指出,微藻養殖示範系統以花蓮和平廠區生產水泥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為碳源,經微藻行光合作用轉化為生質燃料原料及有價產品,以綠色循環經濟概念,將原本被視為廢棄物的二氧化碳「變廢為寶」,轉化為新生產製造的資源再利用,創造新經濟價值。
袁延壽╱台北報導
2017年7月22日 上午5: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