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橋梁數量超乎一般人想像,根據中央大學橋梁中心2009年統計資料,全台灣2萬多座的橋梁當中,有8千多座都超過20年以上,但學者表示,即使在勘橋過程中也發現,就算是新橋也會有危機。
台北中興大橋:
中興橋位於台灣台北盆地中央,連接台北市西門町與台北縣三重市,橋長1055公尺、寬14.5公尺、高7.5公尺。為當時遠東及台灣第一座預力混凝土大橋,亦為戰後時期完成的第二座大橋。
1986年11月30日傍晚5點30分突然斷裂約10公尺,造成6名機車騎士受傷。官方調查表示是因為淡水河沿岸部分地區被嚴重濫採砂石,橋墩遭到沖刷而裸露,造成橋面斷裂。後依大台北地區防洪計畫的200年洪水頻率,於同年開始改建。後來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餘烈表示:「承包商標的單價不是很好,偷工減料造成深度不足,基樁深度不足,摩擦力也不足,也沒有到堅硬岩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偷工減料減少了橋的壽命。
高屏大橋:
2000年8月27日,由於受到颱風碧利斯以及其後之降雨影響,高屏大橋的P22/P23橋墩被溪水沖毀,使大橋橋面塌陷100公尺,造成行駛其上的17輛汽機車墜落,22人輕重傷,高屏兩地交通旋即中斷,高雄與屏東之間僅能夠繞道最近的萬大大橋或往北借道里嶺大橋通行,造成高雄市與屏東市都會區間聯繫的不便。交通部於同年10月完成重建之設計與發包,11月1日動工,2001年3月21日完工通車。
台中后豐大橋:
2008年9月14日,辛樂克颱風帶來暴雨促使大甲溪河水暴漲,台13線后豐大橋橋墩被沖斷,共計有轎車、計程車和休旅車3台分別先後隨斷橋掉入湍急的溪中,造成6人罹難。后豐大橋早在2006年就被交通部公路總局列為危橋,2008年7月公路總局承諾當年底重建大橋,但未及重建即發生斷橋。
雙園大橋:
此橋為最靠近高屏溪出海口的橋樑。雙園大橋於1975年興建完工時原為二線道,1981年擴建完成四線道。2009年8月被中度颱風莫拉克引發的高屏溪洪水沖毀而無法通行。橋面塌落將近五百公尺,橋墩與橋面全部垮落入水中,數十部車輛緊急煞車逃過一劫。交通部公路總局辦理改建工程,於2011年12月23日改建完成並全線通車。
莫拉克帶來強大破壞力,造成全台交通史上最嚴重的災情,除了雙園大橋,另有包括省道和鐵路橋梁共12座也遭大雨沖毀。
南方澳大橋:
南方澳大橋為跨越宜蘭南方澳的跨港大橋,串聯南方澳環狀路線重要地標,於1999年6月興建完成通車。南方澳大橋長140公尺,寬15公尺大橋離海平面18公尺,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的困境,使南方澳漁港得以長遠發展,工程造價為2億5千萬元。此橋梁是國內唯一單鋼拱橋,也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南方澳大橋於中度颱風米塔侵台隔日,即2019年10月1日上午發生斷裂事件,當時有船隻遭毀、20餘人受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