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到高雄,這兩年都收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1802年拿破崙取得第一共和終身執政,之後稱帝的正本、1871年達爾文《人類的起源》第一版,如今分別存在台北國家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加上,正在敦南誠品展示9天的《齊瓦哥醫生》打字複寫原稿、盧梭論女權的手稿、托爾斯泰親筆書信,都指向一個神祕的華人藏書家族「澄定堂」。
12/24更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潘鳳娟指正,「澄定堂」寄存國圖的拿破崙有關文件。為1802年法國第一共和時期,全民公投同意拿破崙終身執政的文件,這是拿破崙2年後稱帝的序曲。另,「澄定堂」寄存於國圖的莎士比亞全集為1632年二開本,1623年第一對開本尚未寄存。
「我爺爺本來想把藏書捐給普林斯頓圖書館,後來,他覺得美國這樣的書已經太多了。他希望,有一天亞洲富強了,能把書帶回來。有好的文物,優秀的國外學者就會來做研究,就願意跟亞洲的圖書館、博物館合作,」午後,坐在兩廳院安靜的咖啡店裡,快40歲的Jason Dou,娓娓道來長居美國紐澤西、已經過世的爺爺的心願。
在兩岸的圖書館、文物界,過去幾年「澄定堂」有如橫空出世。
3年多前,台大圖資系副教授藍文欽,有天突然收到一封電郵,一位自稱Jason Dou的人向他打聽,台大圖書館收藏西洋古書的可能性。
華人第一大藏書家族在台灣
藍文欽將信轉給時任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的主任呂姿玲與助理編輯杜立中。這位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工作的研究員,看了藏書書目後大吃一驚,趕忙向曾淑賢館長報告。
聯絡了一陣,Jason才答應國圖見面,辦了第一場內部賞書會。交往日深,杜立中才驚覺,原來華人第一大的西文藏書家族,其實住在台灣。
2018年底,「澄定堂」將 43種、43冊手抄本與善本書寄存在國圖,2020年預計還會寄存200多種文豪手稿。
這些書每種都需要做文物分級,才能編目造冊。第一批花了一年剛編目完,可以供外界使用。當中包括:1802年法國第一共和時,全民公投同意拿破崙終身執政的文件、1623年莎士比亞全集首度集結成冊的《第一對開本》、笛卡兒1637年首版的《談談方法》、培根1620年的《新工具論》第一版等。
「這文件是當時的法國內政部長簽名,拿破崙自己裝裱,所以封面上還會看到拿破崙的家徽,」他戴著國圖善本書室的白手套,指著綠皮封面四角的皇冠老鷹說道。拿破崙取得終身執政後,種下2年後稱帝的因子。
「澄定堂」第一批寄存國圖的文物,就是1802年法國第一共和時,全民公投同意拿破崙終身執政的文件正本。全世界僅有一件,將成為國圖的鎮館之寶。 封面四角的老鷹,就是拿破崙的家徽。(邱劍英攝)
拿破崙自己受命為第一帝國皇帝的正本是由當時的內政部長簽名。(邱劍英攝)
問Jason,為什麼第一批就要將這件消失了快200年的歷史文物寄存:「國圖希望能有一件舉世聞名,媲美國會圖書館與法國國圖鎮館之寶的東西,因此家裡選了這件。」
「我有盧梭《社會契約論》的首版」
「有一天,他走進來我的骨董店,看到我書架上有盧梭的全集,他說,他有盧梭《社會契約論》首版,我心頭一驚,想說這人厲害,」在金華街開設台北唯一一家買賣西洋古書的家西書社負責人劉興華回憶。
近20年前,旅德10餘年的劉興華帶著3000本西洋古書回台,開設了家西書社。3000多本書,10年不過賣了100多本。他從來沒有想過,會在台灣遇上這樣的藏書家。過去幾年,他幫Jason評估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會上的古籍。
迄今,「澄定堂」已收藏了38種,1450~1500年間西方剛用印刷術時的搖籃本(之前的書都是手抄本);16世紀啟蒙時期800多種古籍,共3400多冊;還有手稿與抄本1200多種。
「他是真正的國際級藏書家,他收了很多首版,這些藏書能讓人真正看到世界歷史的發展,」劉興華指出「澄定堂」藏書之珍貴。
1623年莎士比亞全集首度集結成冊的《第一對開本》, 在拍賣市場要價約600~700萬美元。「澄定堂」寄存在國圖的是1632年的二開本,第一對開本未寄存。(邱劍英攝)
在《第一對開本》出版前,坊間流傳的莎士比亞劇本有很多疏漏, 甚至憑記憶撰寫、竄改。《第一對開本》將36部莎士比亞的作品統一版本,其中有 許多是首度出版。「澄定堂」寄存在國圖的是1632年的第二對開本,第一對開本未寄存。(邱劍英攝)
「澄定堂」超過百年的藏書故事,其實是一部跨越中國、歐洲戰亂、美國的華商生命史。
低調、不願以真名曝光,擁有美國籍、在台灣出生長大的Jason Dou其實是第四代。19世紀中葉,當胡雪巖領導的徽商稱霸中國,同樣是徽商的Jason曾祖父從事中國瓷器貿易,移民到當時的華沙大公國。
世界大戰時從波蘭護書到紐約
19世紀後期,清朝展開洋務運動,中國開始派出留學生、大使到海外,Jason的曾祖父希望提升中國人在西方社會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常與中國知識份子,如:首任駐德公使洪鈞、駐美大使顧維鈞、胡適等人往來,希望了解西方重要的科學、思想、文化,因而萌生收藏類歷史重要文獻的念頭。「澄定堂」就是洪鈞替Dou家取的藏書樓名。
「當時中國人都是勞工,都被西方人看不起,書是知識的載體,所以收藏書、辦沙龍、與音樂家、政治人物往來,都是為了提升中國人的地位,」Jason說。
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捲入戰亂,Jason的曾祖父帶著一家人與藏書,偏安維也納一陣後,眼見世局日壞,他取道倫敦,轉入美國。直到1938年希特勒進入維也納前一年為止,這些書才全部送達紐約。
歐洲兵荒馬亂中,皇室、貴族與機構藏書紛紛被拋售,精通英、法、德、拉丁等多國語言的「澄定堂」第二代,也就是Jason的爺爺,開始了更廣泛的藏書計劃,尤其是科學類圖書。
啟蒙時期,正是西方告別中古世紀,國力由弱轉強,甚至逐漸超越中國的關鍵,「澄定堂」花了65年的時間,用百科全書式的企圖,全面購藏啟蒙時期與前後相關領域的著作,包括伽利略、牛頓、笛卡兒、血液之父哈維等近百位大師的首版著作。
「我爺爺買來是會閱讀的,」Jason記得,爺爺的書房就叫「澄定堂」,書架上擺著他平日愛翻閱的書。
Dou家第一批寄存在國圖的古籍,還有笛卡兒1637年首版的《談談方法》,也是名句「我思故我在」的出處(打光處)。(邱劍英攝)
用古書穿越時空就像是見到作者
問Jason,其實很多經典都會流傳,為什麼「澄定堂」非要買首版不可?
「因為首版會讓你穿越時空,好像見到作者,接觸到他最原始的思維,」他說。
每一部重要經典的首版,都是觀念第一次被帶到人類的歷史上,第一次被呈現。但往往由於觀念驚世駭俗,尤其是顛覆宗教或抨擊時政,很多書就會消失或被要求大量修改。
所以,首版的歷史與學術價值無可取代。譬如:法國作家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被以妨害公共道德及風化罪告上法院,被迫得刪除6首詩,只有首版是完整的。
僅管兩岸一直到最近幾年,才慢慢知道「澄定堂」,但其實「澄定堂」的第三代、第四代,都住在台灣。
Jason爺爺過世後,紐約老家沒人住,「澄定堂」租用拍賣行的紐約、新加坡倉庫藏書,也開始萌生成立圖書館,讓更多人讀到書、使用書的念頭。
「書是用來閱讀的。在知識上擁有它們(善本),才是真正擁有他們,」Jason說明其家訓。
「澄定堂」館藏還有手稿,圖為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簽名GW。(邱劍英攝)
不論是紐約金融家族摩根大通,或收藏有西方第一本書——古騰堡聖經的沙依德(William H. Scheide),最後不是成立圖書館,就是將珍藏品寄存到普利斯頓大學,最後成立專屬圖書館,開放給所有讀者使用。百年來,「澄定堂」也一直想這樣做。
這一生只求讓藏書能有好的歸宿
「大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他擁有西洋的古籍,更因為他也有中國的古籍,他們全面收藏了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書籍,」Jason認為。
目前,兩岸圖書館仍只把眼光侷限在中文古籍上。但現實上,即使有心蒐集西文古書,動輒數十萬歐元的西文古籍,成本極高。
相對於動盪的兩岸,二次大戰後就移居美國的「澄定堂」,正好彌補了不足。
Jason說,早在爺爺那一輩,就希望把西洋古籍帶回亞洲,但因為戰亂,也擔心圖書館的修復、保存意識不足,所以遲遲沒有啟動,直到第四代。「我重要的書實在太多,現在缺的是被使用的地方,」Jason誠摯地說。
Jason認為,透過國圖逐步的寄存,好的文物就有可能吸引好的研究者來亞洲做研究,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譬如:故宮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些是中國的百科全書。
2020年他計劃捐贈西方第一套百科全書《狄德羅百科》,故宮就是全世界第一同時有中西最偉大百科全書的圖書館。
「澄定堂」也在試水溫,捐贈大陸國圖四種西文古書,等待中國大陸法治更上軌道,這些藏書的命運可以確保之後,再採取進一步行動。
「我的一生,就是希望這些藏書可以有好的歸宿,讓我了無牽掛,那就是我這一生追求的,」Jason說。(責任編輯:吳凱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