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者滿腔抱負,但如果手上沒有資金,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束之高閣。創業者資金通常來自存款,家人和朋友,創投雖然也是個重要的資金來源選項,但取得創投資金並不容易,而且創投入股表示創業者持股比例會下降,這可能也是部分創業者所擔心的事,近來流行的眾籌雖然不會造成持股比例下降,但眾籌適合募集小資金,不容易募得大資金,如果要募得數百萬的資金,又不會發生持股下降的問題,看來政府鼓勵創業的各種補助計畫,是個相當理想的籌資管道。
筆者因緣際會,擔任政府創業補助計畫之審查委員,在審查過數百件申請案之後,發現許多創業者並沒有向政府申請補助的經驗,因而在過程中犯了一些致命的錯誤,以至於最終未能獲得政府資金挹注。不曾實踐的夢想,其實和幻想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夢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還在原地踏步,創業者的雄心壯志被資金匱乏消磨殆盡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筆者願拋磚引玉,讓創業者更容易得到政府資金挹注,進而實現富爸爸或富媽媽的理想。
第一關 書審關鍵:商業模式必須「非常」創新
要通過政府補助計畫,通常必須經過三個關卡,第一關是書面審查,書審通過後可進入第二關評審委員口試,如果口試也過關,第三關會決定補助的金額規模。目前政府創業補助的通過率大約是12%,而依筆者經驗,四分之三的計畫書其實在第一關就被刷掉了,因此只要能通過第一關,創業者就有接近五成的機率可順利達陣。而通過第一關的關鍵,絕對不是計畫書編印的多麼精美,也不是團隊學經歷有多麼傲人,更不是誇張的財務成長預估,其實通過第一關的真正關鍵,還是在於創業者所提出的商業模式是否真的「非常」創新!
一,避免和大神相撞
還記得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怎麼定義創新嗎?他說:「創新是從0到1,複製是從1到n」。筆者今年審的案件中,每十件就有三件和「分享經濟」相關,另外三件和電子商務相關,而且範疇不脫類Uber、類AirBnB、類Foodpanda、類C2C拍賣和類B2C電商等模式,這麼高度的相似性,有時不禁讓筆者感慨:原來不只文章,天下創業也是一大抄。
當然,大部分的案子都會強調他們與上述服務有所不同,甚至聲稱他們的模式比上述大神級網站還棒很多,但依筆者經驗,認為自己比大神還棒的主張,九成只是孤芳自賞而已,很多創業者之所以高估了自己創意的價值,把自己「從1到n的複製」誤認為是「從0到1的創新」,多半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真的在網路產業實戰過,因此低估了市場的難度,也輕忽了競爭者的重量。
好吧,就算創業者說得對,他們的模式真的有做到部分改良,但如果這些神級的大網站也參考了他們的模式改良,接下來這些創業者除了橫眉指責別人抄襲,又還能剩下什麼
競爭優勢呢?
競爭優勢呢?
創業者可能不知道,其實評審委員中不乏創投的負責人,創投每天的工作就是尋找最優秀的團隊投資,而目前正夯的商業模式,通常也是他們最常收到的提案,要說服這群投資專家,恐怕不是用一點點的創意就能辦到的,因為類似的案子,更優秀的團隊,這些評審已經接觸太多,因此只要和大神相撞,創業者的對手就不是只有大神而已,還包括市場上所有正在醞釀中的黑馬,這樣勝算又怎麼會高呢?
因此,「避免和大神相撞」是非常重要的法則,只有一點點的改良式創新,再加上一點點的資金,是不足以讓創業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的,除非,創業者能做出「從0到1」的真正創新。
二,有神沒關係,我是黑馬
市場上雖然已經有神級的服務,創業者的構想看起來只是另一個「從1到n」,但創業者的新服務已經上線,而且有不錯的表現,此時仍有可能突破前述的「大神障礙」。雖然政府創新補助並不要求創業者已有產品雛形上線,甚至也不要求創業者已經設立公司,但當自己產品與大神正面衝撞時,只有實際上線證明自己的模式「有可為」,才能搏得評審青睞。
什麼叫做「有可為」?簡單的說,只要這個新服務上線後能呈現「一到二年」持續性的高速成長,通常就能說服評審:「我們來看看這位有才華的年輕人吧!」
所謂的高成長,不是指營收,而是指流量、下載數、使用人數、網站或App排名的高成長。營收當然不是完全不重要,但評審心裡很清楚:如果這個新服務的營收已經很好,何必再來向政府要第一桶金?但只要這個新服務上線後有黑馬的氣勢,未來再掌握契機,將流量轉換為營收,即使和大神相撞,仍有一點成功的機會,因此能得到評審支持進入第二關。
三,不是黑馬,至少也要是個鬥士
萬一產品也上線了,介面功能完備,但市場反應不佳,只有屈指可數的使用者時,在這種種的不利局勢下,創業者的初衷就變成非常重要了,特別是偏向公益或小眾的服務,性質上本就不容易獲利,但如果創業者能讓評審感覺到團隊為了服務社會的理想,焚膏繼晷的奮鬥,仍有可能說服評審:「雖然這服務賺錢的機率渺茫,但我們也許可以看看他們是否值得鼓勵。」由於這樣的補助比較偏向於鼓勵性質,因此最後通過的補助金額不會太高(大約一百萬到二百萬之間),但已足以幫助創業者渡過前二年的資金難關。
另外一個可以加分的因素,是團隊已參加過相關的創業競賽,並得到獎項肯定。雖然補助案評審的看法未必和其他創業競賽評審相同,但積極參與比賽,仍能說服評審:「雖然有點懷疑,但團隊很積極,又有執行力,也得過獎,不妨邀請團隊來簡報看看。」
創新是通過政府補助第一關書審的最重要關鍵,但現在網路服務多如繁星,要真正做到從0到1的絕對創新,談何容易?如果您的提案是屬於改良式創新,只要把產品雛形做出來,積極參加比賽,實際上線試營運,甚至正式營運,在書審時會仍有不少加分作用。反之,最糟糕的計畫書則是:和大神相撞,只有從1到n的小創意,產品還在構思階段,沒經過市場初步測試,也沒有任何具體證據可證明團隊有足夠的執行力。這樣的計畫書,如果您擔任評審,會讓它過關嗎?
創業者在取得政府資金過程中,如果前一篇所寫 通過書面審查第一關之後,創業者就要正式進入決定命運的第二關:評審面試。第二關時間很短,簡報五分鐘,答詢五分鐘,總共十分鐘的時間,卻可能讓創業者感覺像等待一世紀這麼久。
第二關相當關鍵,因為簡報的表現不僅僅關係到能否得到補助而已,還會影響到第三關,補助金額的多寡。目前平均每案補助金額約為二年共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左右,但實際補助範圍從一百多萬到一千萬都有,落差相當大。
十分鐘的簡報時間相當短促,如何能在十分鐘內給評審好印象(馬雲說服孫正義投資只花了六分鐘),的確是團隊在簡報前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由於評審事先都已詳讀計畫書,甚至心中早已準備好要考驗團隊的問題,因此簡報的重點恐怕不是再把計畫書的內容照本宣科一次,而應該是優先回答評審在書審時附帶的提問,並且將簡報重點放在下列四個面向:
一、善良的初衷(動機)(重要性:三顆星)
如果創業補助的審查是個理性的過程,那麼簡報時對初衷的描述,大概是整個過程中最感性的部分了。特別是如果創業者的模式不是「從0到1」的絕對創新,產品上線後也沒有激起太大的漣漪,那麼創業者如何展現出動人的初衷,是反敗為勝,扭轉乾坤的關鍵。
初衷指的是:為什麼創業者會想做這個網站,而做這樣的服務,可以帶給社會大眾(不是自己)什麼好處。對初衷的描述,應該是故事性的,感性的,會讓評審覺得感動的。「缺錢」絕對不是一個申請補助的好理由,但明知不會賺大錢,仍辭去穩定的高薪職位,全心投入可以照顧社會弱勢族群的網路服務,並且無怨無悔地堅持了一到二年...這就是個感人的故事了。
二、態度(熱情和自信)(重要性:四顆星)
光是灑狗血,賺人熱淚的故事,當然還不足以說服評審,評審雖然受到感動,但創業的路上,孤獨又佈滿荊棘,受到挫折時,只有熱情和自信的創業者能夠堅持下去,也因此,通常評審會很重視這二項心理素質,雖然評分表上根本沒有這個項目。
熱情加上自信大致等於魅力,也屬於感性的一部分,偉大的創業家往往具有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想想我們所熟知的創業家,如:賈伯斯、祖伯格、馬雲、詹宏志先生等等,他們的演說充滿魅力,常用奇特的觀點激勵人心。這種魅力,可以說服團隊在逆境中跟隨,也能吸引合作夥伴投入更多資源,有逆轉勝的可能,因此評審有時會說:「這案子本身還好,但他的人格特質有吸引到我。」
熱情和自信的鄰居則是「不切實際」和「莫名的自傲」,正所謂過猶不及,但這中間分寸的拿捏,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建議團隊在挑選簡報者時要特別慎重,通常評審會喜歡執行長親自簡報,因為執行長的人格特質關乎整個計劃的成敗,但如果你的執行長剛好是個說話浮誇者,或具有催眠魔力的內向者,恐怕還是讓核心團隊中比較具有魅力的人來擔任簡報工作吧。
三、執行力(含專業力)(重要性:五顆星)
初衷和魅力是感性的,虛無飄渺的,而執行力和專業力則是理性的,可實證的。產品如果已上線,產品自己會說話,評審透過實際使用,就能瞭解團隊的專業力和執行力。如果產品還沒上線,卻已獲評審邀請團隊進入第二關簡報,這表示創業構想相當不錯,團隊更要好好利用簡報的機會,證明自己雖然還沒有正式的產品,但絕對具有高度的執行力可落實創意。
執行力比學經歷更重要,因為學經歷只是過去的歷史,執行力才能確保未來的事情發生。
常見失敗的例子,是簡報內容和計畫書一樣,沒有產品(模擬畫面不算產品),只有規劃(規劃是空談的同義字),特別是已經成立一到二年的公司,如果連個實驗性的失敗產品都提不出來,評審很容易認定這個團隊已經空轉了二年,執行力大有問題,評審不會歧視失敗,但對一直紙上談兵的的團隊會有很大的疑慮。
相反的,如果能在評審面前展示產品(雛型),通常會讓評審立刻有「這個團隊是玩真的」的印象,而如果公司都還沒成立,產品雛型即已完成,這樣的執行力更會讓評審刮目相看。今年有個還在大學實驗室的學生團隊,手帶Apple Watch,在評審眼前用手勢控制遙控飛機起降,這個還沒踏出實驗室的圖隊,立刻贏得了評審的肯定,我想這個團隊現在應該很快樂的忙著籌設公司吧(沒有設立公司可以申請補助,但不能領取補助,因此創業者可以申請到補助,再成立公司,這是政府創業補助人性化的一面)。
筆者曾說過:「慢是網路產業最大的風險,雖然快也不能保證成功。」("Slow" is the biggest risk for internet industry, although "Fast" could not ensure success.)或許可為執行力的註腳。
基本上,「讓產品說話」,就是最好的簡報策略,只要能進一步在獲利模式上說服評審,即可達陣。
四、願景與獲利可能(重要性:五顆星)
這個項目非常重要,畢竟每個政府補助案成功與否,外界(輿論)最後還是以是否獲利為主要(甚至唯一)的判斷標準,因此評審自然必須審慎評估每個案子未來的獲利可能性。
筆者鮮少見到計畫書對自己的願景和獲利抱持謙虛態度的,大部分計畫書所描述的願景都有過度美化之嫌,評審已見怪不怪,通常也不會讓創業者太下不了台,只是心中相不相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樂觀的願景和財務預估是可以被接受的,但過於誇張且毫無根據的預測,會讓評審大扣分。
筆者常見團隊預估第一年就可以有100萬名使用者(這麼厲害?),每10個使用者中有2人付費(有可能),付費者平均每月貢獻營收毛利30元(不算誇張),因此第一年的月毛利即可達600萬元(這麼好賺?),往後三年,每年百分之百成長(很懷疑),因此三年後每月毛利可達2400萬元(比搶銀行還好!),年營收毛利則達2.88億元(這麼好賺,我幹嘛還在這邊當評審?)...(以上括弧內容為評審心中的OS)...但是,當評審問到如何得到100萬的使用者?答案通常是:下臉書和關鍵字廣告,部落客推薦,社群口碑行銷,折價券或紅利回饋等等空泛的行銷詞彙,這種答案,只會讓評審立刻知道,這個團隊沒有實戰經驗,一切只是癡人說夢而已。
沒有人會願意在沒有希望的產品上投資,個人如此,創投如此,政府也一樣如此。好的提案會讓評審感到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能投資一些,不好的提案會讓評審感到相見不如懷念。
在第二關被刷掉,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如果不幸發生,建議尋求主辦機關協助,瞭解中箭落馬的關鍵原因,依筆者個人觀察,很多在第一輪被淘汰的團隊,反而會修改計劃後再重新申請一次(總共有三次機會),但第二輪被刷掉的,卻很少再回來,其實到達第二輪的團隊,因為曾在現場親自聆聽評審的批評和建議,理論上反而更容易成功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